
洪天宇 (1960 - 2023)
1960年生於台中東勢,1980畢業於省立新竹師專美術科,洪天宇1994年於台中臻品藝術中心首次發表個展,作品曾至美國、韓國、法國、義大利等地參與展覽。
洪天宇對台灣各地的描繪不僅包括山林、野溪、海岸、野生物種,更深入城市各處紀實,如同繪寫整座島嶼的地誌景觀。洪天宇的畫作尺幅巨大開闊,俯瞰視角的構圖更源於他的入山空拍日常,而題材則以細筆和自創工具精密畫出,色調多為活潑飽滿,其多點透視的手法,令觀者經常需要時間慢慢安放或移動視線。
洪天宇的生長環境是形塑創作意識的主因,自幼生活在偏遠山區,他從自然生物獲得的富足感受更甚於物質金錢。師專時期,他發現原本的自然突然變了調,1980年在澳洲公海數月的捕魚工作,更令他顛覆對人性的見識,看見自然被人類殺戮奪取。如何看待生命,因此成為洪天宇的創作核心,而後開始有2007年的個展「給微風:1700-2000福爾摩沙風景備忘錄」、2008年的「大悲宴」、2009~2017的「金權盛世」至2019年的「城市方舟」。同名系列畫作經常相隔數十年,從整體回看局部與「留白」,是他一貫的創作方法,作品始終圍繞在生命整體、有機與人工無機物、城市經濟擴張與自然滅絕,並關注剩餘的物種棲地,警醒未來的共存方式。2021年創作來到『福爾摩沙巨人傳』,將「五嶽、三尖、一奇、十峻」化為挺立台灣脊椎的仙境巨人,以傳統水墨材料融合多年壓克力寫生技法,致力於開拓傳統風景畫前所未達的疆界,期能將山水中的「無我」之境化為創作的終極價值。
早期作品
後期作品
中期作品
取自 - 高美館《沉默風景:藝術世界的人文觀想》展覽影片
《沉默風景:藝術世界的人文觀想》
洪天宇以畫筆呈現山林地貌的傷痕與無可挽回的改變,從土石流失、植被枯竭到坡壁覆蓋水泥補丁,無不映射出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。他的畫中逐漸擴大的「白」成為土地開發留下傷痛的象徵,對台灣地貌在環境開發下快速的變遷留下深刻記錄。
透過空拍機的俯視視角,他拓展了創作語彙,以更多層次與時空探索這片土地的變遷與傷痕。他的作品不以說教,而以詩意的畫面引領觀者注視殘缺山水的演變,既是對自然的記錄,也是對自身情感的釋放,讓人重新思考土地與生命的關係。
取自 - 毓繡美術館《近山—何以為界》展覽影片
《近山—何以為界 》
洪天宇以畫筆記錄台灣自然景觀的美與哀愁,透過作品揭示自然與人類開發之間的衝突。他自幼與大自然為伴,動植物如朋友般陪伴成長,然而成長過程中卻目睹家鄉景色因垃圾場與工業開發而被摧毀,兒時玩耍的水道變為污水,魚類滅絕,森林不再。
他的創作中,人工建築以空白呈現,象徵消逝的生命與空洞的存在;而自然部分則保留真實色彩,展現生物多樣性的流失。他以鉛筆與浮雕技法勾勒自然與文明的對比,讓觀者直視開發對環境的影響,喚起人們對土地的珍視與反思。
取自-《叮咚!藝術在家嗎?》五南出版社. 作者:張美智
《叮咚!藝術在家嗎?》
這部短片帶領孩子們走進洪天宇的創作世界,深入探索他獨特的藝術視角與生命故事。影片生動呈現他的創作環境、工具與生活,並揭示他如何在繪畫中發現問題,進而親手發明工具來解決,展現出藝術家對創作的創意與堅持。
最重要的是,洪天宇在影片的最後,真摯地鼓勵每個人去尋找內心的呼喚,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,讓生活和創作都成為內心的真實表達。這部影片不僅是一場藝術探索,更是一個啟發心靈、尋找自我價值的旅程。

聯絡我們:
感謝您對洪天宇老師及其藝術的關注!如果您對藝術交流、展覽合作、研究討論或相關計畫有任何想法與建議,我們誠摯歡迎您的來信或留言。
目前網站聯絡人為洪天宇老師的兒子 Justin Hung,如有任何相關問題,請透過以下方式聯繫,我們將盡快回覆您。期待與您交流,一同分享與探索洪天宇老師的藝術世界。
📩 Email: hungtianyu@gmail.com
📞 電話: 0900-783-555
若您對洪天宇老師的作品有興趣,亦可與我們聯繫,我們將樂意與您討論相關事宜。
您也可以透過下方留言區留下您的姓名、信箱與留言內容,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繫。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!